熒光顯微鏡的工作原理
熒光顯微鏡是不太了解常見的顯微鏡,下面向我們大家介紹分析一下熒光顯微鏡的原理。工業視頻顯微鏡將傳統的顯微鏡與攝像系統,顯示器或者電腦相結合,達到對被測物體的放大觀察的目的。金相顯微鏡電腦型金相顯微鏡或是數碼金相顯微鏡是將光學顯微鏡技術、光電轉換技術、計算機圖像處理技術**地結合在一起而開發研制成的高科技產品,可以在計算機上很方便地觀察金相圖像,從而對金相圖譜進行分析,評級等以及對圖片進行輸出、打印。體視顯微鏡指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使雙眼引起立體感覺的雙目顯微鏡。
熒光顯微鏡原理:
在一百年前,斯托克(STOKES)發現自然界有許多物質能在較短波長光線照射下, 發出較長波長的光線,也即這些物質在被紫外光、紫光、蘭光或綠光照射后,能激發出藍色、綠色、黃色或紅色的熒光,叫做光致熒光。
因此,1911年,奧地利科學家K.Reichert首先制作了一種實用的熒光顯微鏡,用碳弧燈作為激發光源,用液體濾光片分離所需的紫外光,并用普通顯微鏡觀察。
當時,熒光顯微鏡在植物學和礦物學中使用初級熒光技術以獲得良好的分析結果,但由于人和動物的初級熒光太弱,不能用于人和動物的醫學研究。
1933年,海廷格發現了第二種熒光。標本經熒光染色后,用短波光激發,獲得強熒光,適用于人和動物的研究。
免疫學的重要對象是抗原和抗體的反應社會問題,由于自身抗原抗體反應的高度可以特異性,所以當抗原抗體可能發生發展反應時,只要我們知道他們其中作為一個影響因子,也就知道了另一個主要因子,用普通染料來使抗體(或抗原)著色,由于被視覺系統所能感知的染料分子的數量比較大,往往破壞了抗原或抗體的特異活性而不能沒有達到教學目的。
熒光染料本身作為發射體產生顏色,可以在暗背景下觀察到,對人類視覺高度敏感,并且可以在顯微鏡下用很少的光感知,這使得熒光染料成為一種合適的標記物,不僅保持了標記抗體的特異性活性,而且可以在熒光顯微鏡下用肉眼檢測到。
在制備熒光樣品過程中,將抗原固定在載玻片上,然后用熒光抗體染色(熒光染料與抗體結合)一段時間,將抗體固定在抗原上,否則用水沖洗掉,*后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結果。
每一種細菌方面都有一個自己的特異抗原,因此,在原則上,應用充分的特異的熒光抗體,可以從血清學上鑒定沒有任何作為一種通過細菌。
由于熒光染料只能在很稀的濃度下激發出明亮的熒光,因此一般對身體無害,從而為體內觀察提供了廣泛的可能性,如研究功能器官的過程和微觀結構,一些代謝變化等。此外,熒光染料染色法非常簡單,耗時短,易于制備標本,特別適用于快速工作,如傳染病的快速診斷等。
以下為學生激發產生熒光時的原理圖:
1. 光源——它提供激發熒光所需要的足夠強的激發光(較短波長光線),通常它是超高壓汞燈(HBO200, HBO100或B050)。
Copyright © 2014-2022 微儀光電工業顯微鏡銷售部 版權所有 津ICP備2021000527號-3 XML地圖 津公網安備12011002023082號